择日,就是选择吉日良辰,在民间叫“看日子”、“挑日子”。人们在进行祭祀、结婚、嫁娶、远行、搬移、开市、破土、动工、修宅、安葬、凿井等重要事情前,选择一个吉利的开始时间,这就是择日了。

择日作为一种习俗,历史悠久。古时候,人们无论婚丧嫁娶,还是修房造屋亦或是安葬祭祀之前,都会郑重地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来做这些重要的事情。在以前的老式挂历、老黄历上也写满各种择日信息,供人们参考。

即使是在今天,不论是婚丧嫁娶、商业开市,还是房屋建造、装修,入宅等等,人们还是会慎重地选择一个日子来做这些重大的事情。那当今社会,大家选日子都有哪些方法呢?这些方法选出的日子算不算是良辰吉日呢?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二。

 一、参考黄历上标注的日子 

黄历是民间用来选日子最常用的手册,一般是每年一本。在古时由朝廷钦天监计算和颁发,因此古时也称皇历。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帝制,"皇历"被改写成"黄历"。黄历能同时显示公历、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,并附加大量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,是中国老百姓居家生活的必需品,普及度很高。但随着商业的急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,市面上涌现了大量黄历,内容混乱,质量良莠不齐。

因此,我们在择日时,选择什么样的黄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。

二、选择带6或者8等吉祥数的日子 

在五四运动之后,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部分良俗受到了极大的冲击,传统择日学的传承断层。这就导致今天一部分人在选择日子时,盲目选择带6或8,或个人认为吉利的数字来作为吉日。这种选日子的方法,从传统的择日文化角度来看,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可言,完全依据个人主观判断,不可取。

三、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择日学,凭感觉选日子 

择日作为一种数术,已逾两千年。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,择日发展成一门精细的学问, 择日需要经过精细的推算,不能草率定之。但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,有不少人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择日学是封建迷信,人生大事没有必要去选择日子,在择日时顺其自然,凭感觉选择日子。这种认识是错误的。

 

择日学是中华传统易经文化的一个分支,是古人“天地人"三合思想的重要体现。古人认为谋事成功,需要具备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这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。这里所说的天时,不仅是指天气气候,也指自然运行的时序、天道运行的规律。择日学所体现的”天人合一“思想,与马、恩哲学体系的万物一体思想不谋而合,是我们人类对于宇宙中所有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智慧认知,理应被我们作为宝贵遗产传承和发扬。而不是舍近求远、舍本逐末地去盲目迷信西方科学。择日学研究和应用在我们当代人手中理应被发扬光大。

 

说到择日学的研究,我们就一定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择日学著作——《协纪辩方书》。这是在清朝乾隆年间,由官方组织编纂的一本择日著作。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皇帝亲自作序的择日书籍,其为集古代择日学大成之作,并收录入《四库全书》之中。

 那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呢?  一、需要靠谱的黄历做参考 

我们在选择日子时,需要考虑到年、月、日、时这四大系统的吉凶神煞,数目繁多,如果择日师临时演算,费工费时,还极易出错。故市面上每年都有众多择日黄历和通书供人参考。比如:在福建闽南一带多使用《洪潮和通书》;在广东一带多使用的是《兴宁罗家通书》;在广东粤西一带多使用《集福堂通书》等等,当今市面上出现的通书多达数百种。这其中一部分是比较专业的(比如前面举例的通书),但更多的是粗制滥造之作,甚至内容相互冲突,让使用者无所适从。

在这种背景下,中观国学研发团队研发编写出[中观择日软件]和《中观国学大通书》,其底层算法由中观国学创始人王进武老师亲自编写,王进武老师的师父三僚廖家风水传人廖书生先生亲自指导。该软件的研发及通书的编纂,王进武老师参考了《协纪辨方书》和三僚(择日学发源地)风水世家廖氏家传的《克择大要旨诀》等源头书籍,历时五年完成。旨在为易学爱好者提供最为专业、全面、便捷的择日工具。

[中观择日小程序]

[中观国学通书]

二、专业择日需结合个人生辰年命等信息分析

择日学在专业人士看来是一门精细的学问,“并非是一些万年历里翻开哪天写的吉利,就是好日子。”它的选择需要结合个人生辰年命等信息进行精细的推算,方可确定出这是最适合你的好日子。

比如,堪舆师在选择一个结婚的日子时,不仅需要看这一天是否适合嫁娶,还需要结合女方的八字和男方的年命,进行综合分析,选择出对男女双方都最有利的日子。

[嫁娶择日]

 

再比如,地理堪舆师在选择一个房屋入宅的日子时,不仅需要看这一天是否适合入宅,还需要结合房屋的坐山朝向、房屋主人的年命等信息,进行综合分析,选择出既有利于该坐山朝向的房屋,也有利于房屋主人的入宅日子。

[入宅择日]

 

 

现在注册中观择日,送金卡会员

 

中观国学大通书购买